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家鄉的老樹


家鄉的老樹 回憶的老樹


每次陪伴長輩們回到故鄉, 走的是從泥土改鋪成柏油水泥的路面,看的是從三合院翻修成的樓房別墅,聽的是從雞鳴犬吠轉變成的車陣喧囂,幾十年的記憶好像都被淹沒在新的事物下面了。長輩們試著從這些現代中回想著記憶裡的故鄉,總是會停在某棵老樹前感慨:「啊!還好這棵還在這兒!」



台灣各地,許許多多的社區都有老樹,或榕樹,或樟樹,又或者是茄苳、楓香等等樹種。過去貧困的時代,林木的生產往往是重要的經濟來源,所以一棵老樹能這麼經過數十載、數百年,而在人們的生活圈中被保留下來,想想實在真不容易。但追究這老樹之所以被保留,常常是因為形狀不佳、砍伐不易等原因,也因此老樹們總是千奇百怪地姿態蜿蜒,卻也是另外一番別緻風光哩!



大樹盤伸的枝條遠遠的展開,正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橫佈的樹蔭底下確實是聚會閒談的最佳場所,不管是大熱天,不管是下雨天,人來人往都會喜歡在大樹下歇一會兒,許多地方也因此而聚集了人群,逐漸發展成了聚落。

 
過去的日子裡沒有電腦,就連電視都是奢侈品時,大樹下就是最好的休閒交際場所。活潑頑皮的小孩們放了學就是在樹枝交錯間爬上爬下捉迷藏;惡作劇後要被打屁股了,樹上更當然是最佳的避難所。穿上高中制服,青澀的戀曲在樹下譜開,兩人間靜默的尷尬就用風吹葉動的紗娑聲來化解吧!長大了,出外求學或找工作十分忙碌,但閒暇之虞總是喜歡找棵樹下舒舒服服地躺著,用涼爽的樹蔭來填補無底的鄉愁。久久一次回到家鄉,非得要買個兒時喜愛的零嘴,去到老樹下回味過去的美好時光,那才叫過癮呢!



老樹不只屬於過去,他也將會延伸到現在與未來。現代的社區營造不再是像過去,一味強調經濟產業發展,永續概念的闡發,讓大家認識社會福利與自然環境兩者,也都是提升社區幸福感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在這兩個項目裡,老樹都可發揮其無可取代的地位呢!



這幾年許多非都市型社區都面臨嚴重的老年化問題,有的社區的老年人口甚至高達15%以上。老人家獨居在家看電視、出門次數少、缺乏社交活動…等等狀況都讓社區的活力大大降低,同時也增加社會福利成本,在外地打拼的子女更是無法放心。這時,以老樹為主題建構出來的公共場域就提供老人家一個最佳的社交平台,這邊沒有冷氣、聲光效果等現代化卻帶有距離感的事物,老人家每天輕鬆地來到這裡做做運動、泡茶閒聊、下棋打牌,不只身體健康了,腦筋也不會遲鈍,更重要的是,心情都變得開朗了呢!


另一方面,這幾年的兒童教育越來越重視鄉土教材,認識家鄉的歷史文化與自然環境是小孩們與「家」最深的連結。老樹參與了好幾代人的發展,是爺爺講故事給兒孫聽的最好媒介。同時老樹也是一個最簡單又複雜的生態系,多年下來與老樹共生的動植物們,讓老樹的身上變得多采多姿,蟲鳴鳥叫的悅耳音韻,飛騰奔走的動物英姿,艷花芳草的清香,不都是兒童們最棒的自然啟蒙老師嗎?



歡笑孩童的老樹


你記憶中的老樹,長什麼模樣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